【黑洞照片】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 背後有一段兩岸故事

社會熱點

發布時間: 2019/04/11 14:06

最後更新: 2019/04/11 18:30

分享:

分享:

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在香港時間昨夜發布,這個距地球5500億光年天體物的發現,背後有一個台灣海峽兩岸的故事--大陸及台灣專家在這張照片的誕生過程中,一同作出了重要貢獻。

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(NSF)香港時間昨天晚上,在位於華盛頓的國家記者俱樂部召開新聞發布會,公布全球科學家通過「黑洞事件視界望遠鏡(EHT)」合作項目對黑洞觀測的首次成果。這個新聞發布會在全球7個城市同步舉行,包括上海和台北。

拍到距地球5500億光年外的黑洞 創歷史

望遠鏡瞄准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的梅西耶87(M87)星系,拍到了人類歷史首張黑洞照片。據了解,全球20多個國家、60多個研究機構的200多名科學家--當中包括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專家,參與了「事件視界望遠鏡」項目,歷時十多年,達至今次成果

台灣中央研究院天文所研究員陳明堂在發布會後表示,在對黑洞的觀測中,台灣投入了很多的人力和資源,還在北極專門建了一個格陵蘭望遠鏡。「我們台灣部分,在這次共8個天文台裏面,我們參加了3個天文台(的觀測)。我們現在的科學家大約有10個人左右,從一開始就參與這個計劃了」。

在大陸,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的科學家江悟在發布會現場表示,在中國大陸,包括上海天文台在內的十多家單位的科研人員,參與了「事件視界望遠鏡」項目觀測、技術、理論、數據模擬、論文發表等各個環節。

由於中國目前還沒有符合「事件視界望遠鏡」項目標准的射電望遠鏡,中國主要是出人、出資,支持東亞天文台位于夏威夷大島的望遠鏡以及格陵蘭望遠鏡的運行,參與合作。

兩岸專家各展所長 對今次成果發揮貢獻

根據陳明堂和江悟指,參與「事件視界望遠鏡」合作項目的科學家們,其實每年只有10天的時間,可以觀測黑洞。因爲分布在南、北半球各地的望遠鏡需要協調觀測時間,做到同步觀測。而且,對黑洞的觀測,需要穩定、乾燥的氣候條件。所以每年只有4月份前後的一段時間,可供科學家們在全球共同觀測黑洞。

黑洞是一個全暗的天體,由質量足夠大的恒星在,核聚變反應的燃料耗盡後形成,其質量大、引力場強、彎曲時空,就連傳播速度極快的光子也無法從黑洞中逃逸。這是人類首次獲得黑洞存在的視覺證據,令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再次得到了證實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